有一个词,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那就是“智慧”,比如,你夸人的时候,可能会说这个人“有大智慧”,但“智慧”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像很难说清楚。科学作家万维钢在得到订阅专栏介绍了一项 的研究,心理学家给“智慧”下了一个定义,说“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
这里说的“推理”,不是大侦探福尔摩斯那种逻辑推理,它的意思更广泛,是说你通过自己的理性,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比如说,现在有个质量很好,能用很长时间,但价格很贵的名牌包,还有一个质量一般,但价格很便宜的包,你买哪个?
再比如,现在可以生二孩了,你生还是不生?像这一类的选择,不是说你有逻辑推理能力,或者你多掌握些知识就能选择好,这时候需要你考虑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你所处的环境,然后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所以心理学家干脆就把它叫做“智慧”。
那智慧需要我们有什么能力呢?万维钢说,你要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能从一个更大的视野中看问题;你要有灵活度,能同时考虑不同的观点;你还要善于自我反省,承认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其实就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有研究表明,这种能力对我们生活的帮助,比智商更有用。
研究人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智慧水平。
,智识上的谦逊,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想要合理评估一件事情,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二,超越自我,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自己可能会当局者迷,如果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更好。
第三,多考虑别人的观点,达成妥协,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不同观点的利弊,能理解各方立场,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
那对个体来说,到底是有些人比别人的智慧更多呢?还是面对不同情况,每个人表现的智慧水平不一样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找了个志愿者,男女各占一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都不一样,而且这些人都不怎么懂心理学。
然后,研究人员给这些人一些酬劳,让他们把自己未来九天的生活都记下来,看看自己在遇到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时候,是不是用了上面说的三个智慧能力。
最终得出的结论大概可以这么理解,智慧并不是个人特点,也就是说,大概不是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有智慧,而是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有智慧,面对另一种情况的时候就没有智慧。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说明智慧和智商不一样。智商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太容易通过训练提高。而智慧是个体面对不同情况的差异,那智慧也许就是可以学到的,如果我们多熟悉一些不同的局面,也许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使用智慧。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就是当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更有可能使用智慧,也就是说,有别人在场的时候,我们更容易从其他的视角去看问题。
万维钢在文章 总结了三个词:谦虚谨慎,旁观者清,达成妥协,这都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品质。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到这三点,你就是有智慧的人。
-END-
本文源自:得到订阅专栏“精英日课”(到底什么是智慧)音频稿:宝利讲述:成亚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中科U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