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在这件事上费脑子,就得在那件事上费脑子。懒得费脑子实现愿望的人,最后不得不费脑子面对现实。其实,过穷日子,才最费脑子。
——王潇
生活是由一个个决定组成的,你现在的收入,健康情况,人际关系以及整体幸福水平主要都取决于你所做出的决定。如果不费脑,长期依赖直觉做决定,或者被动不去选择,随波逐流,很可能某天你会惊叹自己是怎么过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当你想重新夺回生活的主动权,却发现下一个决定受到过去的一些决定的制约,生活已经没有多少选项了。
所以,做个好决定是如此重要,推荐你一定要阅读《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作者提出理性才是做个好决策的终极法宝。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制约,会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当把作者提出的12条高效决策的建议应用起来,你也一定可以成为高效的决策者。
本书是由斯蒂芬P罗宾斯所著,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其著作被译为20种语言、畅销多万册,并在全球数千所大学和学院中作为教科书使用。主要作品包括《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人的真理》等,另外,本书每一个小节还都有拆书帮增补日常案例来进一步阐释。
01你能够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
做决定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我们时常不动用理智,而是进入自动驾驶模式,用感性、直觉和自己的一系列决策偏好去做选择。
决策风格是指做决定时更倾向于选择的习惯类型。我一直认为自己挺深思熟虑的,但做了作者给出的测试才发现自己冲动指数很高。
原来冲动不止是指当下行动的倾向性,还包含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事上的能力,提前思考和挑战脑力问题的能力。
易冲动有时也是有好处的,对于一些生活中日常琐事的小决定,快速决定可以减少压力,比如点餐,非大额的购物决策,降低脑力、情绪的损耗,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大事上。
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行为偏向,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档案。
在《做出好决定:案例版》中,作者提出了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
1.识别和确定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首先要正视面临的情况,界定出问题的边界,先解决当下最紧急的事情,不要一味想着之后的衍生事件,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产生框定偏差,比如杯子是半满还是半空,都是现实情况,但解决的思路就全然不同。
2.确认决策标准。
没有明晰的标准来判断,你会陷入两难。决定是很个人化的,对你而言重要的考量因素对一个人来说或许根本不是个问题。所以,在这一步里列出尽可能多重要的,相关的标准,将个人兴趣、价值观、目标和个人喜好考量在内。
3.评估标准。为所有的决策标准根据重要性列出先后顺序。
4.制订备选方案。不要沉迷于寻找方案的多样性,也不要不假思索地以熟悉度来框定有限的选择,理性是整个决策过程中时刻要提醒自己的底色。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根据前面的标准,对每一个方案仔细地分析与评估。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一旦选好,不要有后视偏差,事后诸葛亮的行为。有时候完善的决策技能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决定都能让你得到想要到结果,但是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的概率。
这六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决策框架,每当遇到需要理性决策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思考和分析。
02责怪别人,让我们错得义无反顾
股票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当我们在股市上赔了钱,可能会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没有踩到节点上,或者是听信了别人糟糕的建议,但当我们的朋友赔了钱,你多半会认为那是他追涨杀跌,贪婪所致。
自己暴饮暴食,那是心情不好,失业、失恋、别人对不起自己,通通都是借口,会认为只是偶尔放纵,而不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这种归因方法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目标,体重也终会走向失控,无法客观评估这都些决策的原因。
压力大,有其他排解的方法,不开心也有其他获得快乐的途径,简单、粗暴责怪外界因素,会让我们越来越错,习惯性逃避问题。
这种认为他人应该对自己的缺点完全负责,而对自己更宽容的倾向叫自利性偏差。把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坏运气或概率事件。
每个人都有搞糟事情的时候,这种倾向会让我们把责任推给其他人或事,而错失纠正的机会,改良自己行为的机会。
作者在书中一共列举了17种大多人都会有的决策倾向和错误,包括:过度自信:大多数灾难性错误的根源;理解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证实偏差:我听到的是我想听的话;等等。
人无完人,这些常见的错误倾向,我们要格外小心,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提醒自己,还有就是练习挑战这些固有的倾向,多问问自己是偶然因素吗?这个结果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03人生很长,可关键的决定就那么几个
胡歌在年拍摄《射雕英雄传》期间,正是大红大紫,前途一片光明之时,却发生了严重的车祸,面部和脖子一共缝了一百多针。
复出以后,他面对的是别样的“光环”,大家都觉得他勇敢,坚强,不容易,他成了励志的代言人,特别是刚开始复出时拍戏大家都特别迁就他,大部分时候导演会专拍他左侧的脸,以避开他的伤口,这些事都大大延缓了拍摄进度。这个时期他非常难熬,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呈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自己。
在年他靠着《琅琊榜》真正用演技征服了观众,成功转移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