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全员集结完毕!
前方指挥部搭建完毕!应急通讯设备架设完毕!
11月8日上午
一场特长公路隧道综合应急救援演练
在雅康高速周公山隧道开展
演练坚持从实战出发
场景模拟雅康高速一辆夹带4吨桶装甲醇的生活用品运输车,因轮胎过热导致车辆起火,在行驶至距隧道出口米处时紧急停车,后方十余辆车发生连环追尾,甲醇泄漏后呈流淌燃烧,火势引燃了周边多辆汽车,大量车辆和人员滞留隧道,情况十分危急。
现场直击
雅康高速指挥中心通过监控系统发现警情后,立即通知消防、交警、路政、医疗急救等部门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同时远程启动射流风机,打开应急照明系统,通过可变情报板、信号灯、车道指示器等监控引导设施向洞内外车辆发出信息,禁止隧道外车辆继续驶入,利用广播语音提示,指引起火点附近车辆就地靠右停车,开启人行横通道门及横通道内照明灯具,向左侧隧道内逃离。
设置警戒区域
引导疏散群众
消防救援队伍抵达事故现场后,成立现场侦查组、内攻灭火组、破拆救援组、供水保障组、隧道排烟组、战勤保障组等多个工作小组,全体救援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展开救援行动。
搭建现场指挥部,建立通信网络
现场侦查组携带导向绳、红外热成像仪、测温仪等侦检器材深入隧道内部开展搜救工作,飞手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侦察,同步制作现场全景图及三维模型制作。
进入隧道侦察
利用无人机、消防机器人侦察
内攻灭火组利用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灭火机器人、暴雪炮组建内攻阵地,降低热辐射,阻隔烟气,压制火势。
隧道内出水灭火
破拆救援组在水枪的掩护下,携带破拆、救生、照明类装备开展强攻救人。
供水保障组利用远程供水系统开展大流量供水,用泵浦消防车开展远距离供水,用手抬机动泵开展高扬程供水,从周公河取水接力供水。
远程系统供水测试
隧道排烟组利用排烟车、排烟机器人以及自主研发的排烟风阵,设置排烟阵地,通过正压送风,负压排烟的方式,使隧道内部形成了稳定的隧道流通风,快速降低了烟雾浓度、温度,为救援人员内攻近战创造有利条件。
排烟机器人
正负压排烟消防车
战勤保障组在安全区域设置生活保障模块和宿营保障模块,为灭火战斗轮换提供战勤保障,确保轮换人员及时休整、高效恢复,迅速投入到战斗中。
战勤保障
一个半小时后,隧道内火势被全部扑灭,被困人员成功救出,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在演练期间,总队组织全省辖区有特长公路隧道的相关支队主官、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作战训练科科长及相关专业骨干开展了业务理论授课、实地参观见学,观摩操法、案例复盘,经验交流。
亮点:理论研究找方法测试验证定答案
公路隧道在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其通道狭长、封闭幽暗、位置偏远等特点,在发生隧道内灾害事故时,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等问题。同时,隧道灾害事故处置风险难度大、专业救援装备少、作业空间受限、通讯保障困难等问题也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面对难题与挑战,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迎难而上,明确“破题研究找对策,实战实用教方法”的思路,抽调全省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邀请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消防研究所专家担任导师,立足特长公路隧道,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瞄准事故救援“看得见、进得去、联得通、打得赢、供得够”五方面问题,四川消防提炼总结“联动新机制,指挥新模式,通信新手段,侦察新路径,救援新战法”,进一步修订了作战预案,编制了行动指南,培养了一批有经验、懂指挥、会操作的战训人才,为公路隧道典型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新对策和新思路。
供水技术重点解决隧道灾害事故中供水供液远距离、大流量、高扬程三个核心问题。排烟技术重点解决隧道内贯通风,发挥固移结合作战效能,实现快速排烟降毒的目的。内攻技术重点发挥隧道内战术战法与灭火剂有效应用,实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通信技术发挥基础音视频设备建立作战通信组网,实现内攻人员联得通、看得见、呼得应。
来源:总队作战训练处
摄影:胡琼丹杨航张媛媛郑竺青
编辑:王宇轩杜颖
校对:黄宇
责编:林文娟吴梦影
审核:张山虎魏庆
护小家安大家
这些“大片”,每一部都关乎生命安全!
视听大赛优秀作品展播(五)丨精彩纷呈,一睹为快!
消防站、科普馆开放了!邀你免费来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