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民才女”武亦姝上了初中母校——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的“招生简章”,与她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位是去年从华二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樊悦阳,分别代表文科和理科,而去年该校的招生宣传中至少有七位校友榜上有名。另一所沪上名校华育中学更是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对智力优异、学有余力和需要扎实基础的三类不同学生,强调因材施教。有专家指出,有沪上民办初中“一哥”“一姐”之称招生简章背后折射的,是今年“公民同招、超额摇号”新政下,民办名校涌现出招生“暗战”的一个细节。兰生复旦为何会让武亦姝和樊悦阳“代言”呢?因为背后是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世界顶尖名校,是优异学生的代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年5月出生的武亦姝,小学就读于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初中就读于兰生复旦中学,年被复旦附中提前录取。年2月7日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夺冠。年6月从复旦附中毕业,她以高考分的高分(在上海所有考生中居于前77位),加上“全国领军人才选拔”计划的优势,入读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考入清华的武亦姝当然成了兰生复旦最好的“宣传广告”。武亦姝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从初中六年级开始与诗词正式结缘。“广泛阅读,读到喜欢的诗词就反复读、反复背。”天赋固然需要,但后天的勤和初中老师的指导是其成功的秘诀。旷日持久、一点一滴的浸润和积累,成就了她如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由此可见,初中对这位“诗词才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相比武亦姝,另一位同学樊悦阳也毫不逊色,高中就读华东师大二附中,曾获“年问鼎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和生物学科最佳奖,他还荣获了一颗小行星的命名——“樊悦阳星”,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话,表现优异,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当然,武亦姝和樊悦阳仅仅是兰生复旦优秀校友的两位代表。该校今年的招生简章中写道:创办于年,建校之初根植于复旦附中,具有浓厚的复旦基因。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优才教育”成效卓著,近几年来学校四大名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率名列全市第一;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的高位稳定,向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与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一样,今年起上海的民办初中推行“公民同招”的举措,如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招生计划全部由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学校承诺: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测试、测评、学科练习、面试或面谈,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等。这些举措和要求的基本导向就是,民办学校不能像以往一样随意挑生源。众所周知,生源质量往往是一所学校的基础,即使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去年也曾卷入到招生风波中。但现在生源不能挑了,怎么办?这给一直高度重视招生的民办初中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学校在今年招生中重点打“优秀学生牌”,应该是想借助这两位优秀毕业生来吸引五年级的学生,同时也不排除有这样的信号: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在选择时,应该懂得“知难而退”,否则即使“摇号进校”,从因材施教角度考虑,对孩子的成长也未必最佳。在华育中学的招生简章中,更是首次提出了“三类学生”的新词:对智力优异、学有余力和需要扎实基础的三类不同学生,强调因材施教。对智力优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学习探究和创造性思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着重培养兴趣,形成特长;对需要扎实基础的学生,着重巩固和扎实基础。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别提供相应的组合性选修课,在课程上确保全方位的落实。在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不会进行分班教学,但会进行分层,这也是目前政策下民办学校所能采取的具体举措,对原来挑惯了学生的民办名校来说,在摇号随机的情况下确实也有些无奈,只能委婉地提醒家长:择校时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今年小学升初中“公民同招”新政的推行,将有利于优化教育生态,有效缓解择校问题,有利于教育公平,但另一个方面,在“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两大教育理念中,如何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今年民办学校面临的问题,公办学校也同样需要面对。(声明:本文原创,如转载请征得同意)
武亦姝为母校代言,有学校将学生分三类公
发布时间:2024/12/24 11:10:54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