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业+院校”,家长作为学生的“战略参谋”,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专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以下四个技巧为家长支招,助力学生定位合适的专业。
技巧一:从心出发,多层选择定方向
1择己所长(能做什么)
择己所长是指找到学生与众不同的天赋能力,可以利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特长及哪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
如空间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考虑工程师、测量员、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摄影师、飞机驾驶员等职业;数理逻辑能力突出学生可以考虑往理工科方面选择,如会计员、保险业者、统计学工作者、计算机分析员等。
2择己所向(适合做什么)
择己所向的”向”是指职业倾向。这里可以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职业性格类型。MBTI人格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产生十六种类型。
十六种MBTI性格类型3择己所爱(想做什么)
择己所爱的”爱”是指职业兴趣。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判断学生想从事的职业。职业兴趣包括现实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六种,通过测试来了解学生偏向哪种类型,从而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学生是研究型的人,那么在观察、学习等能力的分值会特别高,如果是艺术特质的人,那么学生在艺术方面、创新方面的分值也会比较高。
4择己所需
当不了解学生的倾向时,可以通过未来发展规划评估来作判断,比如学生未来是否考研、是否出国、是否考公务员等。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做出不同的专业选择。
技巧二:借用数轴,快速剔除无所虑
家长可以借用数轴,在箭头的一端写上孩子很喜欢,家长也觉得较为适合的专业(定15个),再选8-10个感觉还行的备选专业,再列出3-4个不考虑的专业。
同时综合专业的基本概况、孩子的学科偏向、基本身体素质等因素,剔除一些不必考虑的专业。
1了解专业基本概况
目前本科专业共有学科门类12个,专业大类(一级学科)92个,专业(二级学科)个。
2依据学科兴趣选专业
喜欢物理:可选机械类、物理学类、计算机类、兵器类、电气类、力学类、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类等。
喜欢化学:可选材料类、基础医学类、药学类、轻工类、化工与制药类、纺织类、化学类等。
喜欢生物:可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临床医学类、生物科学类、基础医学类、林学类、水产类等。
喜欢政治:可选社会学类、公安类、社会学类、马克思主义类、政治学类、法学类等。
喜欢历史:可选民族学类、社会学类、历史学类、法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等。
喜欢地理:可选测绘类、矿业类、地理科学类、旅游管理类、地质学类等。
3基本条件是否达标
选专业时要额外注意所选专业对身体素质等其他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例如空军招飞对学生视力、身体素质等都有考核标准,需要提前了解。
还要了解专业的课程、就业方向、排名、流向、科研等情况,如果与学生和家长认为的有出入,就可以考虑降级、排除。
技巧三:深度了解,望文生义要不得
每年学生填志愿,也总有一些人单凭专业名称“望文生义”,草草填报志愿。许多专业的名称乍一看就是“双胞胎”,但就业方向完全不同。
如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感觉都是建筑相关的专业,但其实大有不同,一个是设计房子的,一个是建造房子的。
网上也曾经有同学吐槽过,所学专业总是被误解,学计算机不是修电脑的,物流管理也不是送快递的,地质工程不是采矿看风水的……
因此,在选专业时一定要充分了解专业的所属学科和研究方向,切忌望文生义。
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个专业,是否也能区分的清楚呢?
技巧四:多种渠道,线上线下同步走
在基本圈定了适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后,家长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详细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就业情况等。
高三上学期,家长可以着重从线上方面入手,搜集相关专业往年招录概况等。平时也可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