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医院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截至目前已经接诊过多个孩子。转眼两年半过去,恰逢又一个新学期来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再次走进这个“一号难求”的门诊。开诊两年半这个“一号难求”的门诊“火爆”依旧8月29日周二,暑热未消。临近新学期开学,医院广州路院区门诊九楼4号诊室门外人群熙熙攘攘,每周二、周六是学习困难门诊的固定开诊日。干净明亮的诊室内,主治医师吴丹丹正在上门诊。“你好,孩子是什么情况?”一整天的门诊能碰上几十号新病人,吴丹丹一遍遍开口询问,不厌其烦、耐心温和。7岁的小怡然背着粉红色卡通书包,拉着母亲张月的手走进诊室,娇嫩的小脸上透露着局促不安。“马上要上二年级了,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每次都要弄好长时间,容易‘溜号’,头疼了一暑假。”张月瞥了眼怡然,难掩焦虑。决定要来看看后,她提前一周就守着手机掐点抢号。“宝贝,告诉阿姨减7等于几?”“93。”怡然回答得并不慢,但声音怯懦。“93再减去7呢?”这次,怡然停顿了几秒钟。“84。”“是84吗?再好好想想”,吴丹丹的声音依旧轻柔。“86”,怡然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给我看看孩子的作业有吗?”对待每一个新就诊的孩子,吴丹丹都不会省略这一步。翻看完数学练习册,又看了语文习字册,吴丹丹心里大概有了数。“确实数学比较粗心。先带孩子去做个注意力和智力的检查吧。”这是初诊时几乎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检查,家长的描述难免主观,吴丹丹也更相信测试的判断。不久后,张月打印出了检查报告单,“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ADHD。儿童保健科门诊等待就诊的患儿和家长复诊的AB面:有人效果好,有人在挣扎“医生,我们还想继续开点药。”洋洋一蹦一跳进入诊室,8周岁的他对这里并不陌生,从第一次就诊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的时间。首次服药后需要定期来复诊,监测药物使用情况。“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首诊时结合家长反馈的情况并详细完善各项体格检查、鉴别诊断之后,吴丹丹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对于洋洋这种学龄期的孩子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5月初确诊之后,带着孩子来就诊的爸爸戴伟却犹豫了。药物副作用、治疗周期长、费用不低、复诊麻烦……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有问题”的孩子屡见不鲜,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真正走到治疗阶段。“回去和家里人一起好好商量商量。”每次遇上新来的娃,吴丹丹都得要把用药获益、风险和必要性反复解释几遍。戴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咬咬牙、不放弃,这条路他们陪伴儿子一起走下去。服用针对性药物,三个月下来结果没有让戴伟失望。“老师也说他现在做题好多了,不像以前很浮躁看一眼就下笔,现在能静下心来分析题了。”戴伟是乐观的,“我们也不跟学霸比,跟自身比已经很好了,以前都是六十几分,现在有八十多分了。”接下来还需要保持每三个月一次复查,吴丹丹叮嘱,洋洋的体重还是偏重,增加运动量,药要吃到明年暑假。不是所有孩子都像洋洋一样幸运地在吃药后看到好疗效。小宇是ADHD合并阅读障碍患儿,和拼写障碍、计算障碍等同属学习技能发育障碍,这是一种先天的大脑功能轻微失调。治疗之路道阻且跻。今天走进诊室的只有小宇妈妈秦芳一人,“医生,上次开的病假条,需要更具体一点……”秦芳想给小宇留级。阅读障碍导致小宇无法读书、无法做题、无法考试,自然成绩一塌糊涂。但小宇不笨,智商测试不属于低下,卡在了边缘,课文多听几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背诵。“学校也说过让我随班就读,但那样所有成绩也不作数了,这还有什么意思。孩子才上三年级,未来的路还很长”,这是秦芳坚持留级的原因。阅读障碍,目前医学上尚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大声朗读、指读、听读,秦芳只能坚持督促小宇做训练。“再看看,说不定是发育性的阅读障碍,会好的”,几乎每次吴丹丹都这样鼓励。病理性原因不在少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最值得
医线见闻一天看了40多个学习困难
发布时间:2023/9/16 16:48:04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