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BTI火了。
在微博平台上,#MBTI#话题阅读量高达15.9亿,除了网友在话题页面讨论火热,说唱、游戏、综艺等各领域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MBTI测试俨然发展成为一张新时代社交通行证。
#MBTI#微博话题阅读量
在知乎问答社区,MBTI话题专栏下已收纳近2万条问题,并衍生了23万条讨论,内容包含MBTI类型长相、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方方面面。
知乎相关话题讨论
在汇聚兴趣小组的豆瓣平台,“个体成长心理MBTI”小组吸引了名成员的加入,专注于MBTI测试的MBTI中心站小组如今也已有名成员聚集于此,分享迷茫,交流感悟。
豆瓣MBTI相关小组
可见,MBTI性格测试正以意想不到的迅猛之势成为继星座、占卜之后的新一轮流行文化,影响着大众对自我的性格认知判断与价值塑造。
那么,这个爆火的MBTI测试究竟是什么?
一场沉浸式情感体验
其实,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简称,它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她们在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八种心理类型基础上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即注意力方向(E/I)、认知方式(S/N)、判断方式(T/F)和生活方式(J/P)。
MBTI类型指标介绍/百度百科
四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丈量着个体的性格偏好,测试者通过对四个维度的相关问题作出回答,即可获知以下十六种分类中属于自己的人格类型。
MBTI具体类型介绍/百度百科
基于十六型人格的不同性格表现,网友们也在持续发散想象,生成多元UGC内容,用MBTI装点自己的网络人格:
混迹社交平台的网友们将代表自己性格的四个字母置顶于主页或简介,渴望在相似的性格标签下寻找相通的灵魂;
微博超话网友留言
以十六种人格类型为基础的自制梗图传播广泛,人们在幽默逗趣的图片中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吐槽,也寄托自身无处安放的情感;
MBTI梗图/微博MBTImemes
在生活之外,连《甄嬛传》、《红楼梦》、《鱿鱼游戏》等热门剧集角色也成为了MBTI的承载对象,广大年轻人以“媲美文学大家的钻研精神”将各种角色分析透彻,以此点缀闲来无事的日常生活。
红楼梦角色MBTI类型分析/知乎
网友将MBTI作为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面镜子,分析、玩梗、制图乐此不疲。
甚至在韩国,Youtube频道MissionPossible还专门推出了观察类真人秀《MBTIInside》,聚集16种不同人格类型的嘉宾,通过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比较不同MBTI类型人群之间的差异。
韩国观察类真人秀《MBTIInside》
除了MBTI,色彩性格、潜在人格、霍兰德职业测试等性格测试同样流行于年轻人之间。
而如果要深度探讨年轻人热衷于性格测试的原因,大抵离不开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步入Z世代,过快的生活节奏,加速内卷的社会现状让现代人倍感压力和疲惫,加之疫情的影响,当下的年轻群体对自我和未来有着更为深切的焦虑和迷茫。
而性格测试则恰好为处于混乱状态中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明确对于自身的价值判断。尽管性格测试难以成为黑夜中照亮前方道路的灯塔,但它可以做行者赶路时的补给站,因此,参与者比起相信测试结果,其实是把测试当成了一种乐趣。
另外,相较于客观的分析判断,测试结果其实更多是在发掘不同性格人群的闪光点,这些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的自信,也促进了分享和交流,有助于改善他们与周围人的社交关系。
所以说,性格测试能够为人们提供的,与其说是 的性格判断,不如说是一种情感寄托。
然而用户将它看作自我情感的安放之所,踌躇满志的营销人却未必,他们则凭借敏感的嗅觉从活跃的用户市场中察觉到了商机。
一个新兴的流量入口
据了解,现如今,已经有超过80%的消费者对性格测试感兴趣,超过40%的消费者愿意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性格测试结果,由此看来,性格测试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那么,在个体使用之外,性格测试有哪些可参考的商业化途径?据TOP君观察,市场现有的案例主要是从直接收益、内容变现和引流获客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直接收益来自于用户付费,主要体现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