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施俊琦,今天我们来聊聊人的4大基本职业素养。
一、智商高,职业素养就高吗?1.晕轮效应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研究。
他让飞行小队的主管对下属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是对下属的智力、体能、领导能力和性格分别进行打分。
桑代克将打分结果做了分析后,有了新的发现:
一个人的智力和体能之间存在0.51的正相关。(正相关:一个变量在增大,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大。)
而按照中国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说法,一个人的智力和体能的关系是负相关。
到底哪一个结论是对的呢?
其实,哪一个都不对。
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和体能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那为什么桑代克会得出正相关的结论呢?
因为存在晕轮效应。4个维度中,如果有一个维度的分数特别高,其余的3个分数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明白了这个原理,你就会发现,桑代克的第2个发现:智力和领导能力之间有0.58的正相关,也是不合理的。
智力跟领导能力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相关性。
2.智商分布
智力,也可以说智商,在整个人群中呈现正态分布,平均值是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分,说明他的智商比一半的同龄人低,比另一半高,正好处在50%的分水岭。
智商的标准差是15分,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那他的智商就比84%的同龄人要高。
如果是,那就比97%的同龄人要高,个同龄人中,智商能排前3。
如果是,那就是比99.9%的人要高,可谓是千里挑一。他们中的90%以上都在做普通人完全看不懂的科学研究。
3.高智商=聪明?
人们夸人智商高会用“聪明”这个词。
但其实,学术界并不把二者等同。聪明是一个比较口语化的词,生活中比较常见。
比如,当领导要聪明一点,学习要聪明一点,跟人打交道也要聪明一点。
但是,聪明是没有科学定义的,也缺乏科学的测试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而智商可以。
这是高智商和聪明不一样的地方。
4.高智商=高绩效?
智商是指一个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注意,不是高级认知能力。
因为心理学家只能测量基本的认知能力,无法测量高级的认知能力。
那人的智商跟工作绩效有关系吗?
答案是有。研究证明,智力水平跟绩效之间存在着0.3~0.4的正相关。
也就是说,智商是可以预测绩效的。智商越高,绩效越高。
当然,这个结论后面还有一句话,随着职位的上升,管理的人越来越多,智商跟绩效的相关性会越来越小。
还有,智商在预测考试成绩时,相关系数会更大,甚至能达到0.7。
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好,考试分数越高的人,智商一般就越高。
举个例子,美国总统小布什,就是大家公认智商较低的领导。他在耶鲁大学上学时,所有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C。
而奥巴马是哈佛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学习成绩非常好。
但最后美国民众普遍认为,小布什执政比奥巴马做得更好。
所以,管理学中有一个理论:智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读书考试时起到的作用最大。但进入职场以后,初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越往上走,作用越小。
二、情商越高,越容易当领导吗?智商的作用越来越小,另一个因素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那就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经过科学研究后提出的。
1.情绪智力=情商?
有人说,情绪智力不就是情商吗?
注意,学术界没有情商这个词。
情商是商业概念,大家现在看到的所有关于情商的书,都源自一个叫戈尔曼的人。
他借用学术界“情绪智力”的概念,经过商业包装整合,写出了《EQ》这本书,风靡世界。
然而,他在书中,只是强调情商很重要。情商高的人,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都会很强。
但就像聪明一样,情商也没有准确的定义和衡量的标准。
2.监控情绪
关于情绪智力有2句话。
第一句,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这句话有2层含义。
第一,个体要监控自己的情绪。落到管理上就是,管理者要有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优势、缺点、人格以及情绪等。
第二,个体不仅要监控自己的情绪,还要监控他人的情绪。
当然,监控不能靠嘴问。情绪是问不出来的,即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很难用言语沟通情绪。
情绪需要察言观色,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语音语调,判断对方的情绪。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是情绪的交流。
所以说,面对面沟通交流是最有效的。你能感知对方的情绪,并及时给出反馈。
效率最低的就是文字沟通,情绪信息非常少。所以,才会有表情包的出现,辅助传递信息。
3.利用情绪
第二层的含义是指,识别情绪信息来指导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我们说做人要懂得察言观色。其实是说,要识别利用收集到的情绪信息来指导自身的行为。
尤其是跟对方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察言观色。根据对方的情绪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达成想要的沟通效果,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我调节
自我评估情绪后,还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总的来说,情绪智力,就是由监控自己、监控他人、自我评估、自我调节这4种行为构成的。
情绪智力有明确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而情商是没有的。
三、逆商越高,越容易成功吗?最近几年,还流行一个词,叫做“逆商”。
这一点,学术界也有对应的词,叫“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有2层含义。
第一层,要有勇气面对挫折和困难。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第二层,要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能力。
当你发现有些困难和挫折克服不了时,就需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尤其是现代社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很多行业说没就没,我们必须要拥有强大的适应力。
我到企业上课时,很多老板跟我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好带,一言不合就辞职。
干得不爽,立马收拾东西走人。工资也不要了,也不写辞职报告,打个电话就算通知到了,我想用金钱激励他们都没机会。
这种现象,固然有年轻人生活条件好,追求个性的原因。
但也有很多年轻人是因为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于是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走了之。
四、表达能力是天生的吗?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员工的职业素养之一。
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
有个显示器的品牌叫优派,原来是北美市场第二大显示器生产厂家。
优派的老总是中国台湾人,叫朱家良。
他数学很不好,高考只考了个位数。数学没考好,自然没大学上,只得出去找工作。
但找来找去,也没有企业愿意要他。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口吃。
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
当时朱家良就想着,自己只有这一份工作,要想养家糊口,必须改掉口吃的毛病,提高表达能力。
于是,他抓住每一个当众讲话的机会。每一次培训师提问,他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第一个回答问题。
每次站起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我对这个问题有3点看法。”
先说第1点,同时脑子里想着第2点说什么。说第2点时,再同时想第3点说什么。
2年以后,他不仅不口吃,还成了这家公司的金牌推销员。靠着这份工作,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到美国创办了优派。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动动嘴皮子,而是根植于逻辑思维能力之上。
要想把话说清楚,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思维模式和逻辑推理能力越强,表达就越清晰。
如果你想要在职场有所发展,想要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应该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其次,要多读书。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
读过多少经典书籍、读到了什么程度,都会影响到逻辑思维的高度。
总的来说,智力、情绪智力、逆商以及沟通表达能力这4项职场基本素养,没有一个是纯先天或者纯后天的,只要多培训、多练习,都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