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使我们持续的使用一款社交软件的动力不是别的任何因素,而是社交关系本身。
目录
一、我们只是在读故事
一点废话,相信各位产品经理已经看过足够多的评测文,足够了解陌生人社交APP了,本文不展开分析提到的APP,只提及它们部分的功能特点。另外,目录和 章节的距离太近了就不放图了。
1.1陌生人社交软件常见的缺点
1.1.1破冰毫无效果
我们在使用陌生人社交APP的过程中常常会想要和某个娇美的女孩建立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很难,难在破冰。也许别人会回复你的评论,但始终无法建立稳固的关系。这时候我们只能读TA的故事,无法对其产生影响。
时间一久,也许自己也会想着再匹配一个妹子重新发展,但破冰巨大的成本已然深入人心。
(图:艰难的破冰带来巨大的社交成本)
业内的APP有过尝试,效果却并不理想。
(图:业内在融合匹配和破冰做出了不少努力)
究其根本,是因为用户心里都有一把尺。对于功能设计师来说,两个人门当户对的情况下,只是没见过面,玩一局游戏什么都可以解决。但遗憾的是问题都出在“门不当户不对”,虽然大家都吵着闹着要网恋,但是具体到实操的时候,距离身高年龄性别都会影响社交效果,其结果就是懒得问。所以设计的破冰功能几乎无用,原因在于匹配的设计。
1.1.2太过注重特色匹配
业内的APP已经迈出了 步!你想找个人还是易如反掌!但也只是做好了找人工具而已,且不说后面会不会用腾讯系继续维系关系,前面连破冰都毫无动力。还是那句话,用户心里都有一把尺,找个人不难,找个身高八尺英俊潇洒才高八斗家财万贯的就难了。不过业内有个令人遗憾的APP——如故。
特色匹配的 ——如故
如故:基于“内心测试”的交友App,为你 匹配三观契合、品味相近的人。
如故内有独特的 测试算法匹配,它把人可以囊括的维度都进行了抽象,非常硬核,你可以详细的设置匹配的筛选结果:
(图:如故可以设置的筛选维度/身高筛选设置界面/内心属性筛选设置界面)
如故帮助用户把“心中的尺”描绘了出来,如果匹配不到人,用户就会放宽自己的条件,也会重新审视自己。遗憾的是,如故在破冰和维系方面没有做好,破冰难,外加用户流失严重,现在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1.1.3基础的维系低质量的社区
正如如故的败落一般,假设你能匹配到心仪的对象,那么破冰和维系分别是对你和对APP最有帮助的两件事,破冰没有做得好的,暂且不谈,维系在陌生人社交APP之中的权重也很低。
日常体验中,我们的高频需求(娱乐需求)可以通过各类软件很好的解决,但是社交需求(低频需求)仅仅被各类APP完成了找人的部分。就算我们能破冰成功,在维系这段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APP本身内容的匮乏与无趣。以至于我们会使用腾讯系APP来维持一段社交关系。
(图:高频需求(娱乐消遣)和低频需求(社交)的解决逻辑)
流失率严重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各类APP纷纷推出了圈子和广场以及各种新奇的玩法以提高留存率,其效果不必多言,因为本身普通的用户发布的低质量帖子对于留存率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而这里要提到留存率稳定增长的Soul了。
故事的港口——Soul
Soul-基于心灵的智能社交APP。功能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灵魂伴侣。有匿名的私密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