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格类型测试在网络走红,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交往话题。还有人将测试结果作为人生参考,指导生活。更令人忧虑的是,人格测试还被一些用人单位用在了人员招聘上,导致有应聘者笔试、面试都过了,人格测试却没通过,令人大跌眼镜!
有专家指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进行人格测试,并据此不招录特定劳动者,有就业歧视倾向。其实,抛开就业歧视不说,这种人格测试结果本身是不是科学,恐怕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任何心理测验结果都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人格测试对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测试结果是不是真实准确,和受测者的当时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受测者如果心态不好或者对测试不配合,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而在求职招聘这样的环境下,指望求职者完全放松心态配合测试,显然有点不太现实。
更何况专家指出,人格测试只是认识自己的一种工具,它的存在肯定了人格的多样性,但并不能作为区分好坏对错的标准。可见,用人格测试结果“一票否决”求职者很不科学,不但涉嫌就业歧视,还可能对求职者造成误伤。如果求职者在测试中学会伪装、表演,受欺骗的则是用人单位本身。
我们认为,年轻人在前路坎坷茫然的时候,选择简单、直接、省钱、保密的人格测试,缓解焦虑,娱乐一下,未尝不可。但千万别“走火入魔”,更不要按照本身就存疑的测试结果给自己乱贴标签。如果因为测试结果禁锢自己,反而会适得其反,限制了个人发展,得不偿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