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8月4日19时1分,伴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轰鸣,多媒体贝塔试验A/B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这背后,有无数个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和守护。
“检验设备状态,复盘任务数据!”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坐在指挥位的组长王翔却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王翔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单位通信总体,作为同事们心中的“全能”总体,他堪称整个通信岗位的“定海神针”。“王组长就是我们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底气所在。”通信岗位操作手任浩说道。
8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连线采访了王翔。
通信岗位的“定海神针”
“铃铃铃……”今年4月的一天凌晨,急促的电话声划破午夜的寂静,响彻整个机房。值班员刚拿起电话,就听到话筒里急促的声音:“王组长在吗?我们的数据丢了、网络也不通……”电话是从距离公里的某点位打过来的,因为情况紧急,点位负责人的语气中明显带着焦虑:“通信设备显示屏上一平面路由器突然出现了数据丢失,主控板正在重启,网络持续不通……”
事发紧急,王翔顾不上多想便连夜赶到现场。查看通信设备现场记录、观察设备状态及主控板、重新配置参数……常规的故障处理流程走下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分数据仍不可见,即使重新把数据补全,反复启动,数据依然持续性丢失。这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钟,距离早上任务合练时间不足5小时。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整个任务进程,压力弥漫在全体通信人员的心头。
经过反复分析和故障分离,故障最终被定位到路由器设备上。但若要确定具体的故障点,必须协调联通公司等多家单位配合对通信线路进行全面检测,工作流程极为繁复而且又不得出半点差池。王翔当机立断,指挥将备份路由器换上。5时30分切换线路,调试所有设备,开始进行测试。最终,6时20分,彻底全线通畅,这也验证了故障点。7时20分准时参加任务,设备状态正常。
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由于对IP认识不够,单位某装备网卡一度出现严重拥堵的情况。全体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拆分、分离,几乎将遥测设备翻了个底朝天,但问题仍未得以解决。眼见工作陷入僵局,王翔果断决策,带领同事们根据设备原理和网络设备工作原理再度进行全面溯源寻根。通过不断试验和分离,最终找到了问题。事后,经过了解得知单位内有该设备的点位基本都存在类似的隐患,为此,王翔将单位的所有设备都采取了使用两个交换机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披荆斩棘的“开荒先锋”
在某点位建立之初,装备缺位、人员不足,物资匮乏到甚至连部电话都没有。更为严重的是,以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受其本身点对点、带宽小、扩容难、不灵活等自身问题的限制,已不能满足任务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单位研究决定另辟蹊径,使用网络交换机。但该型装备在当时可供参考查阅的资料少之又少,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系数。
“烫手的山芋”摆在眼前,由谁干?谁愿意干?单位党委班子愁眉不展时,王翔主动请缨。有人劝王翔,这个差事不能接,没有先例,很容易干砸、风险极大。王翔却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咱不冲让谁冲?咱不干让谁干?”
在布控线路、铺设钢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他对每一处布线都要反复检查确定。当时组里的其他同事说:“王组长1.81米的个头,有几次水都没过他的腰际,他经常跳到深沟里布线,别人都不好意思不干。”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安装并调通了通信设备。
有了这次的经历,新办公大楼的搬迁工作也就落在他的肩上。这次,面临的困难是全面通信系统改造。面对着范围广阔的泥泞道路,他首先组织人手将上面的杂草清除干净,再带领着同事们开始挖掘、布线。若出现场所没有预留线路口的情况,还需要自己拿起电钻进行打孔。楼层间的竖井没有设计设备托架时,则自己动手利用角铁做线槽板子。
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王翔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咱们不仅能操作天线上九天揽月,也能抡起铁钎下泥泞布线。”王翔的热忱感染了同事们。在他的带动下,同事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建设工作。
一次任务中,王翔到达某地区进行跟踪保障任务。在海拔米以上的地方,他硬抗着呕吐、缺氧等强烈的高原反应,钻沟布线、组网入网。执行任务的15天内,王翔甚至顾不上洗一次澡。最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所有工作。
攻坚克难的“全能总体”
说起王翔今天的精彩,却鲜有人知道,现在的“大拿”是“半路出家”。王翔大学主修的是光电子技术专业,到单位后,恰巧通信专业缺人手。组织征询他的意见,希望他能够转行通信,王翔二话没说,当天便立即走上了新岗位。
从零开始谈何容易。为了弥补专业上的欠缺,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单位能找到的书籍,他挨个看。每一次设备厂家有人到单位,他都“死缠不放”。久而久之,厂家和技术人员干脆送给他个“牛皮糖”的独特外号。
多少个通宵达旦,几十万字的笔记,一摞摞攻克的书籍见证着王翔的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时间,他从门外汉变身成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总体人员。同事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问及为什么有这样强的学习动力时,王翔坦言:“积极工作是每名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一生一次、一生一世,党旗下的誓言需要一生坚守。对我来说,最现实的忠诚,就是把党的需要作为最大光荣。”
成为通信总体人员后,王翔利用自己所学绘制了单位各点号的通信图。年,通信技术还不是很普及,可借鉴的资料很少。为此,他只能翻译《摩托罗拉调制解调器》的纯英文说明书。这本书是领域内的权威,共计多页。专业术语繁复庞杂,整体内容晦涩难懂,但他仅用了三个月就全部翻译完成,并结合单位的通信设备,撰写了《通信设备作业指导书》。之后,又结合通信设备典型故障,经过自己的分析形成了《故障统计分析》,成为岗位操作的必备指导书。
“矢志航天,扎根奉献,作为航天人、作为党员,我感到无上光荣。”回望18年来的“追星”路,王翔感慨万千,“我愿意扎根在浩瀚星空,以为祖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的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山西晚报记者郭卫艳通讯员刘颖孟玉婷梁祥辉
(责编: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