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软件测试的时候,咱们测试人员对于设计测试用例,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所有这个是测试人员必备的技能。下面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黑盒测试的用例设计方法之等价类。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软件测试的基本名词。
动态测试:将软件运行起来,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查看需求,查看文档(用例)。对代码进行走查
走查:查看有没有逻辑错误或者语法错误,也可以查看文档,
正式评审:等用于组内评审,组内的人员召开的一次会议
度量:标准。要求某个系统或者软件的bug密度在5%~10%以内
例如:我开发人员实现了个功能,只能出现5-10个bug,15个bug
评审员: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
记录员:所有人都是记录,例如一旦需求更改,所有人都需要知道,并且了解更改的地方
技术评审:对当前迭代的功能相关的代码进行审查
复杂性:复杂程度
圈复杂度(复杂性的标准):程序中独立路径的数量。
可以衡量一个组件模块的判定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用多种公式对于圈复杂度进行计算。
1.V=E-N+2
v是圈复杂度,e是流程图的边数,N等于流程图的节点数
2.V=区域数
3.V=P+1
p是判定节点数
判定节点:同时指向多个不同的节点
控制流程图:执行组件或系统的一系列顺序的路径,展示整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
数据流:指代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
举例:自己输入的数据,上传到多测师论坛后台的服务器中。会用数据库来存储你所注册的信息。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看不见里面的构造,只关心功能是否实现。
介绍一下黑盒测试的一些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
2.边界值
3.判定表
4.因果图
5.场景法
6.状态迁移
7.异常分析法
那么我来认识一下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
作为一个程序来说,你有意义的数据都是等效的,没有意义的数据也都是等效。
我有一个成绩打分系统,要求输入0~之间的成绩来进行打分。
-1==》您输入的值不正确
-2==》您输入的值不正确
0==》打分成功
1==》打分成功
99==》打分成功
==》打分成功
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来说有意义并且合理的数据
无效等价类:对于程序来说无意义且不合理的数据
等价类划分的用例设计思路:
1、找出输入条件
2、找出每个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3、为每个等价类编号
4、用最少的用例覆盖最多的有效等价类
5、一条用例只覆盖一条无效等价类
小结:等价类设计用例覆盖的原则:
1.每个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多个有效的等价类
2.每个用例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举例:现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容许用户通过输入年月对档案文
件进行检索,系统对查询条件年月的输入限定为年1
月~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字符组成,前
4位表示年,后2位表示月
对于等价类进行划分和编号
2.覆盖有效等价类
3.覆盖无效等价类
常见的能够划分等价类的地方:
1.数值范围2.重复次数(账号)
3.字符串长度4.字符串组中字符的个数
5.文件命名6.文件大小7.屏幕的颜色种类
8.超时时间
等价类的优缺点
优点:是考虑了单个输入域的各类情况,避免了
盲目或随机选取输入数据的不完整性和覆盖的不
稳定性。
缺点:方法虽然简单易用,但是没有对组合情况
进行充分的考虑。需要结合其他测试用例设计的
方法进行补充。比如边界值
编写一条测试用例需要书写哪些内容?
用例的编写标准
1.用例标题一定要以验证开头2.用例标题一定要和用例步骤相对应
3.用例标题要和预期结果相呼应4.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一致,就出现了bug
一条用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1.用例编号2.用例标题3.前置条件4.用例步骤5.预期结果6.实际结果7.用例级别8.所属模块9.用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