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火箭爆炸的疑点
为了尽快推进民营载人航天,马斯克不惜花万美金,约合人民币3.4亿,实实在在的炸毁自己的火箭,用以测试龙2载人飞船在真实火箭爆炸场景的逃逸安全性。
整个测试过程,火箭升空后不久,先是龙2载人飞船分离,然后火箭单独爆炸,龙2飞船正常回收,测试可以说是很顺利。
然而,测试过程似乎有一个疑点:龙2飞船并非爆炸的那一刻分离,而是爆炸之前就分离了,看起来只是一个流程,这样的测试真的值3.4亿吗?
实际上,早在年,马斯克就已经进行过龙2飞船的发射台逃逸测试,而年的测试的意义可能更大。
当时人们直接在发射台上,对龙2飞船进行冲击,使龙2飞船飞到高空并降落。
测试更能提现龙2飞船的抗冲击能力和安全性,相比之下,年的测试几乎没有进一步测试到飞船的抗性,仅仅测试了流程而已。
马斯克和NASA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还要做这种测试呢?
指尖君发现,这可能绕不开一个美国航天史上的一场噩梦:
34年前的灾难
34年前(年),同样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同样是在1月底(1月22日),同样是寒冷的天气,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航天发射空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当时NASA满怀期待,火箭甚至已经成功飞到米高空,就在所有观众齐声喝彩的时候,挑战者号在众人眼前爆炸了,航天飞机上7名宇航员也随之遇难。
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费曼,最终查到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火箭推进器上的一个O型密封圈,在寒冷天气下失效导致的。
造成爆炸的流程是:
当时处在结冰的气温,发动机底部密封圈的橡胶无法回弹,出现裂缝。实际上,火箭点火时已经冒黑烟,但由于火箭燃料有铝的成分,产生了铝渣堵住了裂缝,火箭得以正常起飞;
然而火箭起飞后60秒左右,火箭遭遇强气流,威力相当与卡特里娜飓风,使火箭震动,尾部的烟雾变成Z形;
火箭的震动也让铝渣脱落,火从裂缝泄露出来,直接喷射到主燃料仓,最终O型密封圈脱落,发生爆炸。
当时的NASA,火箭载人发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类似流程的有效应急逃逸方案,终成恶果。
致敬挑战者号
挑战者爆炸的整个过程,从发射后60秒遭遇强风,发生明火泄露,到爆炸仅仅13秒。
而34年后,马斯克的这次火箭爆炸的时间和挑战者号相当类似,飞船84秒(1分24秒)脱离火箭,而火箭在12秒后(1分36秒)发生爆炸。
马斯克和NASA的这次火箭逃逸实验,正好就致敬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而这次,马斯克增加了一个更加安全的逃逸流程,在致敬的同时,验证了这一流程的安全性。
这个烟花的真正意义
NASA之所以要求马斯克做火箭爆炸的逃逸测试,一定程度上,可能说明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过了34年,它仍然在美国航天人心中有很深的分量和阴影。
而这次的成功,在民营火箭的层次消除了NASA的担忧,也算标志着人类可以走出挑战者号的阴影,并慰藉挑战者号的英灵了。
指尖君在想,如果说人总是会被牢笼在恐惧的囚禁中,那马斯克这次逃逸测试的真正意义,可能是让人类冲破了困扰我们几十年恐惧的牢笼。
参考文献:
01.《马斯克的3亿造价火箭2分钟炸毁,现实版《地心引力》上演》网易财经
02.《马斯克“炸”火箭SpaceX载人飞船测试逃生能力》新浪新闻中心
03.百度百度词条“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04.《今晚,SpaceX当众炸火箭,NASA将全程直播》腾讯新闻
05.《马斯克创造人类航天新壮举!空中炸毁火箭,成功实现载人舱逃逸》量子位
06.《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美国挑战者号爆炸全过程》外星探索网